病急不要乱投医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通报,2008年全国消费者协会系统受理医药类消费者投诉10897件,其中绝大部分为通过免费义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广告等途径购买药品,因轻信广告宣传中无效退款、包治或多少疗程后治愈等承诺而上当受骗,其中95%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找不到经营者。中消协专家提醒消费者,有病就医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科学的手段检查病情、严格遵医嘱用药治疗。
中国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切忌听信非医疗机构或所谓的医疗或医药科研的虚假宣传,不要通过邮购、健康宣传、医疗小广告的宣传等途径购买药品;对一些新药、特效药的宣传和无效退款等宣传与承诺不要轻信,消费前最好到正规医院找医生咨询了解,不要盲目购买;接到健康讲座的宣传通知或健康义诊的邀请后要及时向当地卫生、医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行政主管或执法部门咨询、验明主办单位的资质,是否办理正规手续,即使参加讲座也不要轻易出手购买药品,要经得住“忽悠”。
同时,中消协专家表示,消费者切忌到非医疗机构或没有医疗卫生部门批准手续的研究所、健康咨询检测机构等就医,以免造成人身财产伤害。消费者要做好自我保护,注意保留证据,包括宣传广告、书面承诺或协议、产品说明、收费凭证等等,一旦发现上当或权益受损,及时投诉举报、依法维权。
中国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切忌听信非医疗机构或所谓的医疗或医药科研的虚假宣传,不要通过邮购、健康宣传、医疗小广告的宣传等途径购买药品;对一些新药、特效药的宣传和无效退款等宣传与承诺不要轻信,消费前最好到正规医院找医生咨询了解,不要盲目购买;接到健康讲座的宣传通知或健康义诊的邀请后要及时向当地卫生、医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行政主管或执法部门咨询、验明主办单位的资质,是否办理正规手续,即使参加讲座也不要轻易出手购买药品,要经得住“忽悠”。
同时,中消协专家表示,消费者切忌到非医疗机构或没有医疗卫生部门批准手续的研究所、健康咨询检测机构等就医,以免造成人身财产伤害。消费者要做好自我保护,注意保留证据,包括宣传广告、书面承诺或协议、产品说明、收费凭证等等,一旦发现上当或权益受损,及时投诉举报、依法维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