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强化信用风险赋能 推进“信用+监管”
为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经营主体整体诚信水平。宁县市场监管局充分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有力推进精准监管、智慧监管、公正监管。
涉企信息归集筑基础。加大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力度,为做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工作奠定基础。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平台,实现经营主体基础信息、相关信用信息、违法违规信息归集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经营主体全景多维画像。今年以来,通过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归集监管信息5830条,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抽查检查对象名录库对接,全量推送到“双随机”监管工作平台。
“信用+双随机”提效能。持续深化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开展部门联合抽查,全面推行“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监管模式,科学设置检查比例和检查频次,实现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抽查检查的“双向共享”、“互为支撑”,有效提升监管精准性、靶向性和公平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全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全县制定部门联合抽查任务53批次,抽取检查主体148户,企业信用分级分类抽查占比94.87%。
柔性执法显“温度”。全面推进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落实国务院取消和调整市场监管领域21项罚款事项,甘肃省市场监管67项免于处罚违法行为、104项从轻减轻违法行为,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事后改进提升,最大限度给予经营主体容错纠错空间,既保持了打击“力度”,又体现了执法“温度”,指导帮助经营主体自我规范、诚信经营。今年,办理减轻处罚案件23起,从轻处罚案件44起。
信用修复助企塑信。健全完善“信用承诺+分类监管+失信约束+信用修复”监管模式,加大对失信主体信用帮扶力度,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引导违法失信企业主动纠正违法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全面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马上办”“零见面”,今年以来,开展信用修复33户次,助力经营主体重塑良好信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