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形成“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信用环境。宁县市场监管局围绕诚信文化宣传、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信息归集、联合惩戒修复等举措,强化信用赋能,为守信者提供宽松便利的监管环境,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聚力诚信文化建设。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重要宣传活动,广泛开展诚信建设宣传,普及信用监管知识,营造诚信文化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向经营主体广泛宣传年报公示报送时限、公示内容、操作流程、法律责任和注意事项,引导广大经营主体应报尽报,全县经营主体2023年度年报公示率均达到96%以上。
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按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双随机抽查对象和抽查比例、频次,推动从无差别、粗放式监管向差异化、精准化监管转变,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抽查检查的深度融合,形成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诚信者“无事不扰”的监管态势,提升监管的精准性、靶向性和有效性。今年,全县制定部门联合抽查任务281批次,抽取检查对象1288户,企业信用分级分类抽查占比97.47%。
推行柔性监管,体现执法温度。探索推行服务型执法模式,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事后改进提升,最大限度给予经营主体容错纠错空间,既保持了打击“力度”,又体现了执法“温度”,指导帮助经营主体自我规范、诚信经营。今年,办理减轻处罚案件40起,从轻处罚案件70起。
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和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及时落实做好执法信息归集公示工作,做到数据信息完全准确、统一规范公示,“双公示”合规率100%。今年,归集监管信息7545条,报送监管动态228条,实现了涉企信息“应归尽归、应示尽示”,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信用便民惠企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范失信惩戒,健全信用修复。依法将未按规定期限报送并公示2023年度年报信息的107户企业、5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364户个体工商户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实现经营主体基础信息、相关信用信息、违法违规信息归集共享和业务协同,对失信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全面落实“两书同达”机制,实现信用修复全程网办,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助力全县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办理各类经营主体信用修复业务77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