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庆阳市委员会第101号提案办理的答复函
王郁委员: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庆阳市委员会第五届一次会议提案办任务交办单,现对您《关于建设庆阳市数字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平台的提案》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排查,采取现场检查和随机抽检等方式,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农资进货台账、生产过程记录、农产品销售台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三台账一承诺”制度。认真落实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加强消费风险预警。截止7月底,共抽检各在农产品518批次,综合合格率98.84%,其中:种植产品420批次,合格率为98.57%;畜禽产品98批次,品格率为100%。同时,督促各县区完成定量监测400批次,定性速测蔬菜1409批次,合格率均为100%。出动执法人员13254人次,检查农村食品经营门店8848户次,检查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225次,农产品97个次,立案18起,罚款6.89万元。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违法添加金银箔粉排查行动,共排查种养殖合作社92个、屠宰场2个、初加工和收储运环节9个、散户84户,未发现违法添加金银箔粉的问题。
(二)加强示范点建设,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建立了庆城县金诚果蔬有限公司、庆阳市西峰区三姓林果专业合作社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管、质量监测、追溯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先后15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示范单位建立了《食用农产品生产销售档案》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管理制度,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二维码的“证码合一”,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实现食用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全程可追溯。推进“阳光仓储”建设进度。食品经营企业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商户加入“互联网+阳光仓储”平台积极性得到提高,全市已接入“互联网+阳光仓储”590户,使用设备1079套。
(三)加快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完善现有124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持续提升追溯平台应用率。全市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乡镇58个,示范企业57个。1个市级、8个县(区)级监管机构已全部完成国家追溯平台信息登记注册,269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和运行良好的生产经营主体注册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完成了信息录入备案。依托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录入生产经营主体1008家,其中种植业204家,养殖业249家,农资门店551家,屠宰场4家。
(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按照“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逐步完善,部门协作、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大力推进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并以合格证为载体,开展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情况专项检查。目前,全市合格证试行主体名录库共收录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423家,其中110家已实施合格证制度,上半年开具合格证2057批次,其中部门印制1814批次,生产者自行印制243批次,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1002.3吨。
(五)实施“甘味”庆阳农产品品牌培育行动。“甘味”庆阳农产品品牌培育、推广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重点打造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带动广、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商标品牌,庆阳苹果、环县马铃薯、镇原黄花菜、板桥白黄瓜、宁县苹果等农产品商标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庆阳黄花菜、庆阳苹果、正宁大葱、环县荞麦等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对生产、流通企业、餐饮服务单位食用农产品开展市级监督抽查,督促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加强索证索票,实行电子一票通,利用食品安全信息网公布抽检情况。充分发挥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快检室作用,对采购的蔬菜、水果开展农残快速筛查,督促将检测数据及时上传食品安全信息网。积极协调市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庆阳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专家,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推进数字化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控平台建设,整合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质量检测数据,上传“陇上食安”手机APP公众端,提升“阳光仓储”、“透明车间”、“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运用,不断增强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转化为数据化的能力,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非常感谢您对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快建设庆阳市数字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平台。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