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6·18” 网络购物消费警示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6·18”网购热潮即将来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庆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这里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各种促销手段、低价诱惑,在网购时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理性,明辨真伪,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警示一:甄别资质,选择正规网络交易平台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等级较高、口碑较好、交易量大、消费者评价较高或本地知根知底的电商平台,不要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根据以往投诉情况来看,消费者通过网络引擎搜索找到商家并购物,最终发生货不对版、付款后被拉黑的情况较多,而通过正规的交易平台购物,即使发生纠纷也有相应的投诉解决途径。
警示二:认清套路,谨防被虚假优惠行为“忽悠”
低价并不等于实惠,一些不法经营者可能借低价之机,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要理性参与“返券、打折、赠送”等优惠活动, 根据自身需要理性消费,不盲目囤积商品,抵制低价诱惑,避免造成浪费。要理性看待经营者的打折行为,擦亮双眼,甄别“低价”是“真实惠”还是“设套路”。
警示三:保持理性,面对各类促销切莫冲动消费
活动期间, 电商们五花八门的促销广告,很易让消费者冲动消费。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商品前,将确实需要购买的物品提早放入购物车,而对于一些不是很需要的商品, 不盲目下单,要理性选择商品。做到货比三家,在网购之前, 要对商品多搜、多查、多对比,从信誉度、成交记录、评价详情等多方面对卖家信誉进行评估。谨防虚假打折,对于甩卖、清仓、最低价等优惠打折的商品更要仔细对比,核实优惠的真实性,避免被虚假打折行为所蒙骗。在观看“直播购物”“网红带货”等网络直播时,应保持购物理智,下单前先了解清楚主播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价格及售后服务,不盲目跟风购买,不轻信私下承诺,不轻信使用绝对化用语,不被过于低廉的价格吸引,不要通过私下交易方式购买商品。
警示四:善做对比,警惕“先涨后降”和“虚标原价”
价格是电商促销期间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电商以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等各种促销手段让消费者“算不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建议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鉴别是否真正实惠。
警示五:擦亮双眼,看清“不退不换”等条款
预售、特价等活动是作为促销的基本手段,然而部分“预售”“特价”商品明确商品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商家对于这些规定,显然有悖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消费者享有“网购7天无理由退换”权,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为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诸多不便, 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仔细阅读细则,或提前咨询是否能退换商品。
警示六:抓牢钱袋,谨防电信诈骗等支付风险
不法分子常常针对有网购习惯的消费者,以系统出错、支付平台升级、收货人信息不清晰等为由,让消费者添加所谓“官方客服”的微信,以此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并诱骗消费者将银行卡、支付宝、网银上的钱转入不法分子的银行卡内, 从而达到诈骗或非法牟利的目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要提高防范意识,一旦接到“客服人员”的退款电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所述内容,不要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任何链接, 更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
警示七:谨慎囤货,注意商品保质期
电商大促容易成为消费者的“囤货期”,但需注意的是, 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囤货,比如食品类商品。消费者需考虑食品的保质期,小心商家以促销契机销售临期商品。同时,要做好物流滞后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急需的商品,提前咨询商家发货时间;对于一些食品类、易腐易坏类商品,最好避开物流高峰,而签收时先验货后签收。
警示八:保留凭证,维权投诉有据可依
相关购物凭证是消费者在与经营者产生纠纷时维权的最有力证据,消费者在网购交易过程中要有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购物后应妥善保管订货单、发货凭证、发票等购物凭证,同时注意保留电商承诺或协议、消费者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
警示九:以法为剑,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
广大消费者能够知法懂法,树立维权意识,对遏制商家的不诚信经营,促进商家更加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都会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请广大消费者在线上线下消费时,若发生消费纠纷或发现以上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时,积极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15
网络电信诈骗投诉电话:96110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